新闻动态
历史系社会实践队考察徽州地区水利工程
发布时间:2013-08-01
 

寻梦徽州�

――历史系社会实践队考察徽州地区水利工程

 

水,为万物之源。江河之畔,滋养百姓,孕育文明。与此伴生的水利建设,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历史系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8日~717日前往徽州地区,对地方水利设施进行考察,从而了解历史、向先人借鉴经验,为农业建设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播,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

78日,实践队伍对��进行了考察。从西溪南出发,沿老公路前行。随后过了新桥,到达愚公堤。愚公堤上有一座三孔古桥,叫愚公桥。桥下就是��渠道。随后,大家又前往位于半节街的��报功祠,但发现,仅剩前门还在。

��是徽州当地最大最复杂的灌溉系统。岁月变迁,如今渠道变更已非常厉害,加之淤塞与城镇扩张,其中段已难以辨认。于是实践队决定直奔�田――��的终止处。但那里只剩下颓垣败瓦,及��口上的观音桥。

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实践队拜访了村里的老书记及村主任,就吕�管理、吕氏家族、赛会信仰等问题进行了采访。一个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离不开当地各村各户的共同修建,而修建过程中的控水权,及其所反映的乡村社会秩序,将成为实践队后期关注的重点。

 

二、垅�

对垅�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它与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处:这里也有一条观音桥。从观音桥上往下,静水流深潜藏着点点脉动,透着股生命的灵气儿。在曲尽通幽处,大家仿佛能看到清朝建成时期,这条细长却贯穿西溪南村整个村落的小沟渠,温柔的灌溉着两边的农田,为四周的枝繁叶茂,注入慈母般的力量。

垅�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没有��的磅礴气势和复杂的灌溉系统,但垅�的秀美和沉静却依旧透着股韧劲儿,也更多了些人工管理、保护的痕迹。配合着观音桥的青砖白瓦,垅�淡淡的,有股江南水乡的灵动,不由让大家感受到上善若水的宽容与沉静。

 

三、条�

告别垅�,实践队员继续缓缓而行,一路走过羊肠小道,来到更加偏僻的条�。与垅�不同,条�则更多透出点旧弃人世的荒凉之感。断砖残瓦中却也意外让大家发现到此行最大的宝贝――反映条�水权纠纷的残碑。这为实践队研究徽州地区的乡村秩序提供了实证材料。但有些可惜的是,上面的字迹因为年久磨损,有些看不清楚了。

在垅�的尽头,条�的詹塘亭与支巷遗世而独立,那上了年代的砖瓦仿佛诉说着风雨侵蚀中的幸存。不同�有着不同的特色,也浸透着历史的沧桑。

 

四、昌�

717日,实践队考察了另一条线路――昌�。这条水利系统原本由当地的望族――莘墟吴氏筹资建造,曾红极一时,为村民带来便利。令人唏嘘的是,如今其取水口已日渐干涸,而水渠上的古桥也是杂草、枯枝遍布,一片颓态。

幸运的是,小队找寻到了莘墟吴氏的后人并进行了采访。从中大家得知了这条水渠的管理情况。原来,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对昌�的管理权的争夺,表明着水利控制权对当地村落和宗族的重要性。此外,村内也有许多的祠堂和庙会,有助于大家了解当地的乡村秩序。

由于昌�的日趋枯竭,不远处又兴起了替代昌�功能的二坝。这条大坝源源不绝地灌溉着农田,成为村民重要的水利依赖。

 

由此,实践队对徽州的四条重要的水利系统:吕�、昌�、条�、垅�的考察告一段落,从中大家领略到了不同的特色,但都彰显着水利在村民生活和乡村秩序中的重要性。随后,实践队将从地方志、水利志、谱牒中获得更为详细的史料。感梦敢当,史志不渝。寻梦徽州�,我们在路上。

 

撰稿:余康、王璐

来源: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