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讲座回顾|卓越讲坛第21期:“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非洲历史研究”系列活动


2024年3月,ylzzcom永利卓越学院第21期卓越讲坛以“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非洲历史研究”为主题,邀请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北京大学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ylzzcom永利包茂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朱振武教授进行三场名师讲坛,由我系刘伟才副教授主持。

本次活动由“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思勉班”)筹备组织,通过线上书院向全国开放,吸引了超过3000人次线上观看。“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0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成立“思勉班”,以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国内一流水准的一级学科为支撑,旨在培养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学话语体系理论雄心,既关怀当下又拥有未来眼光的思想引领者,目前已选拔和培养“思勉班”学生七十余人。近年来,我系重点从跨学科层面寻求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跨越式突破,本次活动亦为 “思勉班”“跨学科对话”系列活动之一。

3月14日,李老师的讲座题目为《你不知道的非洲文明:想象与事实的差距》,从事实误解、自然馈赠、原始富足、精神世界、人文财富、改革先锋、知识精英、历史启示八个方面对非洲文明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首先对常见的多种对非洲的误解如“非洲人都是黑人”“撒哈拉地区是一片大沙漠”“加纳帝国、马里帝国、贝宁王国是现代加纳、马里、贝宁的前身”等进行了针对性的解释和批判,对非洲的构成、非洲移民裔群、非洲对欧美近代发展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界定和阐述。进而强调,非洲有多项可称世界之最的自然馈赠,也有与人类起源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文明优势;非洲不断探索着自己的发展,在应对外来挑战和发挥自身主动性的过程中积累起了丰厚的人文财富,培育了多样的知识精英,更是在人力资源、移民裔群等方面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图片

图片

李老师最后强调,中非关系存在着一种悖论:双方交往十分活跃,双方了解非常贫乏。新一代的中国学人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多了解非洲,为促进中非关系和人类文明作贡献。讲座后学生就探究古代非洲文明的现实意义、国内对尼日利亚研究现状等问题与李老师展开交流。

3月15日,包老师的讲座题目为《人类世与非洲史研究》。首先回顾了非洲史学从传统史学经殖民主义史学再到民族主义史学的发展,阐述了非洲历史和当代发展中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提出了构建新型非洲史的需要、条件和前景。人类世是人类活动超越地质营力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的一个时代,把人类世作为一种新视野引入非洲史研究,能使我们对非洲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和未来方向产生新的认识,进而可能构建出新型非洲史。人类世的环境史能够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系统与地球环境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把地质时间和人类历史时间统一起来,也有助于把地球环境运行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非洲环境史的兴起是非洲史研究的内在要求和时代产物,非洲史研究本身或许也正在转向更为综合的、全球性的整体史,而人类世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既有利于构建新型非洲史,又有利于非洲的发展和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提升。

图片

图片

包老师最后强调,新生代学人要准备多元、平衡的知识结构,养成使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汇入国际知识生产竞争的洪流,发挥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重要作用。讲座后学生就国内环境史未来发展方向、从事环境史研究需要的方法等问题与包老师展开交流。


3月18日,朱老师的讲座题目为《非洲英语文学发展史与研究方法》。从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层面对南部非洲、西部非洲、东部非洲、中部非洲共25个国家的英语文学进行了系统介绍,强调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及非洲英语文学史的撰写对于均衡吸收异域文化养分以滋养中华文明大有裨益。朱老师以“非洲文学年”切入,探讨了了非洲文学的去殖民性、流散性和混杂性,指出这三个特殊属性使非洲文学和其他非主流文学得以跨越时代隔阂、地域差异和种族嫌隙而实现真正的文明多样性成为可能,而总体的“非洲性”也展现了非洲及非洲裔人民秉持自我、消弭隔阂、牢记历史但又眼望前方的文化特质。进而将非洲作家分为本土流散作家、异邦流散作家、殖民流散作家和宾土流散作家四大类,认为从异质文化冲突作为流散核心问题的层面来看,整个非洲文学都是流散文学。

图片
图片

朱老师最后提出了中国非洲文学学的具体掘进路径:清理外围,聚焦问题;大胆想象,提出口号;寻找切口,找到路径;名实先明,梳理概念;文本论证,文史互证;抓住契机,群策群力;优化成果,博观约取;请教方家,推向国际。讲座后学生就非洲文学流派、非洲文学是否存在英语和本土语言的书写争论、流散文学与非洲英语文学史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与朱老师展开交流。


——ylzzcom永利融媒体中心——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